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世界最资讯丨曹操给诸葛亮写信的动机,五种说法你认为哪种靠谱?
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      时间:2023-05-21 09:14:46

#曹操##诸葛亮#在《诸葛亮集》中,曾经看到一封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信,非常简短,仅有11字:"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资料图)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里给您奉上五斤鸡舌香,一点小意思,请收下。

因为仅留下了这11个字,没头没尾没背景,似乎只是曹操送来的礼物里附着的一个纸条,倒成了历来史家的一个难点和兴趣点,曹操在打哑谜,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第一个疑惑:什么是鸡舌香?

根据宋朝大学者沈括的探究,他认为鸡舌香就是丁香。其实在北魏东魏时期的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里已经写到:"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

那这个鸡舌香有什么用途?

按照汉制,"尚书郎含鸡舌奏事",意思是一些朝廷重臣给皇帝汇报时,要在口中含上鸡舌香,以免口中不洁气味熏到皇帝。呵!是啊,要是大臣吃了大蒜或者喝了酒,把臭气直接喷到皇帝脸上,皇帝该不该让你滚远点?或者让太监拿把大扇子对着你扇上一炷香的工夫?

如此说来,鸡舌香就是今天的口香糖了,作用完全一样。《初学记》记载《汉官仪》称,此种物品乃是汉代高官上朝时,为了避免相互说话时口气太重而含服的物品。不光是怕熏着皇帝,大臣们互相之间也得防着,要不也没个口罩,如何顶得住?

后来这东西就沿袭下来了,唐代李商隐有诗:

"暂逐虎牙临故絳,远含鸡舌过新年。"

明代陈汝元也有诗:

"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

据了解,鸡舌香这东西还是舶来品,只有印尼出产,在古时是价比黄金的宝物。这样就能理解了,虽然起到的只是口香糖的作用,但是身价却是太尊贵了,要不那么要面子的曹操怎么拿得出手?

第二个疑惑:曹操的用心是什么?

第一种说法,曹操此举是向诸葛亮示好,想撬刘备的墙角,把诸葛亮挖过来为己所用。他在暗示如果诸葛亮归降,那这鸡舌香不就派上大用场了吗?毕竟我这边才是正宗的汉家皇帝,你跟着他刘备那样的山寨宗室东跑西颠,能有多大的前途?我这里高官厚禄,正在虚位以待啊。不能不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曹操一向爱才,曾经三发《求贤令》,而诸葛亮这样的经世大才跟别人跑了,他总是不甘心。何况,他还给孙策手下大将太史慈送过当归,"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虽然没写一个字,意思已经很明显,不过也没有得逞罢了。

第二种说法,曹操也有延揽之意,用此表达了一句暗语:"鸡舌香五斤"的谐音是"几时向五经"。脑洞很大,需要解释一下。当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时候别人都觉得他爱说大话,倒有几位好友非常认可他,就是崔钧崔州平、孟建孟公威、徐庶徐元直、石韬石广元。后来,这几位都投到了曹操的帐下,也都受重用,崔均当了西河太守、石韬就任典农校尉、孟建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徐庶也当过御史中丞。当年哥几个侃大山的时候,诸葛亮曾经表示过非常向往洛阳的"熹平石经"--这是蔡邕等人把儒家经典刻成石书的,共46块石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牵强附会,一是太隐晦,二是熹平石经刻的是儒家七经哦,有点对不上。

第三种说法,曹操的离间之计。个人分析,这封信应该是在刘备攻取了益州和汉中之后,正是刘备一生最高光的时期,完全实现了诸葛亮 "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也是刘备和诸葛亮配合最默契的时期。曹操当然寝食难安,一把剑是关羽的荆州军从南边刺来,直指宛洛;现在另一把剑也可以从汉中刺出,直捣长安。既然诸葛不能为我所用,反而为虎添翼,所以曹操耍点小心思,送礼物给诸葛亮,想制造二人之间的障碍,也是有可能的。但这摆明了也是枉费心机,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番遇合,可称之为千古佳话,如果被五斤鸡舌香就击垮了,岂不成了笑话?

第四种说法,曹操的一次试探。送点礼物探测一下诸葛亮的心意,是否愿意跟自己混。如果诸葛亮回礼,那证明还有一点可能性,再采取下一步的笼络手段。个人认为,这种试探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那么诸葛亮在曹营会得到一个什么位置?能不能超越荀彧成为第一谋士?有诸葛亮主持大局,司马懿未必能翻起什么浪花来,那还会有后来荒腔走板的两晋南北朝吗?

热烈欢迎留言探讨交流。

参考书籍:《后汉书》《三国志》《太平御览》《诸葛亮集》《艺文类聚》《初学记》《汉官仪》

第五种说法,只是一种礼节性的问候。曹操对诸葛亮有惺惺相惜之感,于是表达一种敬意。这种可能性也不大,此时的诸葛亮才崭露头角,并没有表现出鹤立鸡群的本领。撇开后人对他的神化不谈,他的长项在于治国而非统军,而他显示出卓越的治国才能时,曹操已经长眠于地下了。

第三个疑惑:敌国之间能通书信吗? ?

蜀汉与魏吴之间,虽然三足鼎力,但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古人没有那么小器。不光是此君与彼臣之间有书信往来,就是分属两国的臣子之间也并不避讳,是可以通信的。

史书记载:名士许靖在蜀汉任太傅后,与他过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国大臣华歆和王朗(就是在《三国演义》里不幸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位)等都不断有书信往来,"申陈旧好"。《三国志》引《魏略》里有一封王朗写给许靖的信,称"前夏有书而未达,今重有书,而并致前问。"

就说诸葛亮,不仅是曹操给他写过信,魏国的尚书仆射陈群也曾写信给他,打听过蜀汉尚书刘巴的消息。司马懿也给他写过信,信中说:"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黄权(原为蜀将,夷陵之战后被迫投降了曹魏)是个爽直的君子,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经常给我们说起您,并对您表示赞叹,也不怕落下什么口实。这封信拐着弯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意。

蜀汉与吴国之间虽然貌合神离,毕竟也算是盟友,友好书信往来更多。诸葛亮不仅有跟孙权的多次书信沟通,跟他的大哥诸葛瑾还有大将陆逊都曾飞鸿不断。

第四个疑惑:信是怎么送过来的?

曹操不可能派快递小哥长驱直入到达成都,把这封信送到诸葛亮的府上,个人推测是在前线托人转呈,那就不能不提蜀汉的邮驿系统了。

刘备厚着脸皮拿下亲戚的益州之后,这才有了自己真正的根据地。但当时的巴蜀交通非常落后,几乎被大山团团围住。为了保持信息的通达,刘备和诸葛亮为四川的邮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要对付曹魏,刘备在汉中地区建立北伐军事基地,而为了打通军输要道,蜀军在汉中与关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建设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烽火台。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约400里,其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台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延伸到襄樊前线。

因为蜀国地处西南,大部为山区,道路崎岖,所以蜀汉邮驿的特点是驿马传送,而从事此项工作的人称为"驿人"。

最后说点题外话。

突发奇想,如果诸葛亮收信之后真的投奔了曹操,设计逃往许都,并留下来全力辅佐曹操,会是一种什么局面?

刘备首先玩不转了,蜀国在他死后会很快被拿下。如果蜀国被攻克,曹魏大军顺流而下,吴国将不能再倚仗长江天险,保不齐会提前灭亡,三国也许在曹丕的手里就统一了。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