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MG 1/100 ZETA GUNDAM Ver.Ka 访谈翻译_焦点资讯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5-13 16:03:30

挑战原点:第一台可变高达


(相关资料图)

MG Ver.Ka二十周年纪念挑战的目标是高达系列中备受欢迎的那台MS,Wave Rider(以下简称WR)形态和变形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对这个难题一次次的尝试,Z高达已经推出了许多款产品,那么这次的挑战又会是怎样的呢?

主持人:MSZ-006 Z高达在85年的《机动战士Z高达》后半段作为主角机亮相,同时也是第一台可变形的高达。迄今为止,Z高达已经在诸多不同系列中推出过各种比例的产品,足见其人气长盛不衰。

角: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与TV版设定最接近的还是最早的1/100版本。胸部正面陡峭的造型虽然在模型上看起来像断崖一般,但可以明显看出是在努力还原设定图上的样子。而在当时这一设计定稿之后,就如何让Zeta看上去更加帅气,动画制作组、民间绘师、模型高手们进行了诸多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将断崖一般的胸部倾角稍微向前放平开始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主持人:在80年代,手绘赛璐璐动画仍然是业界主流,而当时的Gunpla比起单纯还原设定,更注重二次创作和衍生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大气层内运用为前提的Zeta Plus在《高达前哨战》中登场。与Z高达相比,它主要简化了胸部结构,并将主翼变为Wing Binder。在88年推出的1/144 Zeta Plus模型通过部分插拔的方式实现了变形。90年推出的旧HG Z高达延续了这一思路,使用了更改设计后的Wave Shooter造型。

角:将胸部倾角放平可以使造型更紧凑,更有利于简化变形结构并保持WR前部线条纤细流畅。Zeta Plus的变更使其更像现实中的飞行器,这一宝贵经验也应用在了旧HG Z高达上。其后从96年推出的首款MG Zeta(1.0)到之后的2.0,再到PG和RG,胸部的设计都是一脉相承的。

主持人:旧HG Z高达的设定图是由大河原邦男老师绘制的,随后Katoki老师根据此图绘制了说明书中的插图。而Katoki老师绘制开发画稿的契机则是MG Z高达(1.0)。

角:实际上,这次Ver.Ka的选题最初是万代那边跟我商量说:“卡版Zeta您觉得怎么样?”于是我就提出:“如今再做,就做最初的TV版Z高达吧。” 在立项会上,一位项目开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也说:“我其实也想做TV版的Z高达。”那位成员大概只有三十多岁,比Zeta首播时的观众年龄要小得多,但他的这个提案让大家都备受鼓舞。年轻人没有被已有的Z高达形象束缚,而是愿意探究最初的模样,因此大家一拍即合。虽然仍有许多细节需要讨论,但第三款MG产品的方向便定为了“回归原点,挑战成规”。而就Ver.Ka系列来说,本来也不是为了“卡味”而设的,每件产品都有其自己的主题和相应的挑战存在。

主持人:这次的TV版设定某种程度上说和卡版的印象是天差地别,与Hobby Division(模型部)如今的技术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近年尊重原设的氛围颇为浓厚,而Gunpla也在改弦更张多年之后,重拾TV版设定。

角:Zeta一直给人以头部和躯干比较小巧,同时有着大长腿挺拔身材的感觉,但以如今的角度重新审视TV设定图的话,似乎又不尽然。有着如裁切一般棱角分明直线造型的同时,手部造型却又如古早机器人一般粗壮敦实,较大的头部和脚掌使得整体轮廓相当干练稳重。孔武有力的胸部前端,细长的黄色排气孔朝向下方,这个被Zeta模型常年忽视的元素,如今想要重新实现绝非易事。某种程度上说,当看着这个遵循原设的模型时能产生一些违和感的话反而是达到了目的。手部尺寸在保证一体变形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了最大。这个设计背离了很多人印象中Zeta的样子,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

主持人:该模型在融入TV版设定的同时,保持了作为Gunpla对“易于上手”的一贯追求,在组装和变形的难易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

角:将Flying Armor平移滑动,挪出空间收纳部件,以减少WR形态的厚度。虽然这不是TV版的设计,但自MG1.0开始,这一方法已经成为了惯例。这次则对其结构进行了更改,使之更接近设定图中的翼面造型。胸部的角度也是如此,在问卷调查中并未收到太多不满的反馈。可以说这次是坚定贯彻了“探寻原点”这一指导思想,但也正是由于过往的众多Zeta产品,才使得这次的主题得以成立。这次没有做成Ka版(味)Zeta,期待以后能再出一个吧。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