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新动态:这一次,65岁的冯小刚,不再被世界宽容
来源: 等风停啊      时间:2023-04-23 04:56:45

之前疯传已经润了的冯小刚,回来了。

最近,他辟谣说, 自己没有移民,都是网友造谣。

还说,自己不生气,不回应,不说话。


(相关资料图)

除此之外,冯小刚还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公众人物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是个平衡……”

还说这是当名人必须要承受的代价,被骂被造谣,都得受着。

实话实说,这话但凡换个人说,都没有毛病,但从冯小刚嘴里说出来,就充满了违和感。

要知道,这位自从成为大导演,功成名就之后,骂观众垃圾,骂记者无耻,从来不带嘴软的。

甚至连机场服务员都骂到哭。

也因此有了“小钢炮”的称号。

18年“逃税风波”黄了《手机2》,销声匿迹这么久,先后扑了《北辙南辕》和《回响》两部剧。

冯小刚的名声跌入谷底。

曾经观众愿意忍受他的暴脾气,因为还有好作品。

如今作品也没了,他成了旧时代一个符号,只能用来回忆,留下的只有叹息。

即便他姿态放低,大众也不会宽容了。

01

冯小刚成名后,曾经问叶京, 如果我和王朔出去,哪个更受老百姓欢迎?

叶京当时没有直接回复她,而是在多年后拍拍了一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中专门安排了一个小人物冯裤子, 长得丑,欺软怕硬,爱哭,爱占便宜。

他说,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冯小刚。

不怪冯小刚这么问,也不怪叶京这么嘲讽,而是冯小刚能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王朔等一众大院子弟的提携。

冯小刚是普通家庭出身,5岁父母离婚,当印刷厂保健医生的妈妈,一个人将他拉扯长大。

冯小刚的妈妈不止一次告诉他, 你将来一定要出息,因为这辈子的苦,我都已经替你吃了!

他将这句话铭记在心,想尽一切办法要出人头地。

他高中毕业后,去了部队文工团,干了七八年的舞台设计。

在文工团,冯小刚最难忘的,是那些漂亮的文工团姑娘。

她们从练功房练完功,端着盆子去洗澡,从澡堂子出来,胸脯鼓囊囊的,头发是潮湿的,脸上红扑扑的,充满了青春的荷尔蒙。

他将这段对青春的回忆,放进了后来的电影《芳华》里。

青春很美好,青春也很残酷。

冯小刚转业了。

一下子没有了编制,初中学历也分配不到好工作,除了看库房,没有别的出路。

这让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冯小刚怎么受得了?

他找到了郑晓龙。

没错,就是《甄嬛传》、《金婚》、《芈月传》等电视剧的导演和制片人。

郑晓龙是大院子弟,还有一层身份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手里的权力很大,想要用谁不用谁,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冯小刚打听完郑晓龙的背景后,就天天请郑晓龙吃饭,谈理想,谈工作,谈未来。

那个时代,不流行送礼,郑晓龙后来说, 冯小刚想要他的理想贿赂我。

他觉得冯小刚这个人很有意思,就让他来单位做了美工。

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冯小刚经常因为长得丑,被单位的人调侃, 甚至让他演一个调戏良家妇女的越南士兵,冯小刚从不在意,笑呵呵地就同意了。

1985年,冯小刚通过郑晓龙的关系,认识了王朔。

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 冯小刚掏钱请客,专门请王朔和郑晓龙在燕京饭店吃了顿大餐。

那时候的王朔,已经在文坛崛起,成为炙手可热的后起之秀。

冯小刚对王朔非常敬服,鞍前马后,一口一个朔爷, 甚至为了讨好王朔,将他的小说全部背了下来,一个字都不带错的。

也因此,王朔虽然内心瞧不起冯小刚,但面子上对他还是非常尊重,平时有什么好事,也愿意带着他玩儿。

02

1988年,王朔在影视圈爆火。

他的4部小说《顽主》、《轮回》、《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改编成影视剧,引发非常大的影响。

随后,王朔和郑晓龙一起策划了万人空巷的《渴望》,郑晓龙趁热打铁,将《编辑部的故事》提上日程。

王朔为了提携冯小刚,让他加入《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团,还声称,“如果冯小刚不来,我也不来。”

冯小刚得到这么一个好机会,对王朔感恩戴德。

他能把王朔的小说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自然对王朔的文风非常熟悉。

《编辑部的故事》,王朔写了13集,冯小刚写了9集,风格一模一样,甚至连郑晓龙都分辨不出来哪个是冯小刚写的。

冯小刚特别会做人,主动提出电视剧编剧署名王朔,自己不署名。

王朔讲义气,做不出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事情,把冯小刚的名字和自己联合署上去。

《编辑部的故事》大火之后,冯小刚有了点名气。

后来,郑晓龙筹拍《北京人在纽约》,在王朔的坚持下,让冯小刚当了执行导演,冯小刚慢慢在圈子里混出了头。

冯小刚还通过王朔,认识了叶京、刘震云等人,后来,冯小刚和刘震云搭档,也成了黄金搭档。

随着在影视圈崭露头角,冯小刚开始自己慢慢上手拍电影。

1994年,他改编王朔的小说《空中小姐》,取名《永失我爱》,扑了。

之后,又拍了两部,还是扑了。

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原因是, 王朔被封杀,关于他署名的作品,一律不准上映。

王朔一个人去了美国,躲避风头。

冯小刚审时度势, 在拍摄《甲方乙方》时,明明这部电影改编的是王朔的小说,在电影上映后,编剧署名则只有自己一个人,完全把王朔踢出去了。

后来电影大爆 ,预算500万,票房3600万,创造了票房奇迹,开创了国内贺岁片的先河。

冯小刚终于熬出头,一炮而红。

冯小刚托人给王朔送了5万块钱稿费,被王朔拒绝,直接扔了出来,两个人也因此有了间隙。

这一年是1997年,冯小刚终于熬出头,有钱,有名,有地位,出息了。

之后,他又先后导演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手机》等电影,靠着冯氏喜剧在国内广受欢迎。

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跻身知名导演之列,和张艺谋、陈凯歌平起平坐。

03

冯小刚终于扬眉吐气,支棱起来了。

他整个人的腰板也硬了,之前的谦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暴脾气。

2000年,他拍摄的电影《一声叹息》,票房3000万,却没有入围金鸡奖, 他大骂评委会,还声称“永不参加金鸡奖”。

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冯小刚给很多娱乐圈的知名人物送了票,邀请他们去观影。

结果,宋丹丹等一众名人都去了,孙海英却缺席了。

冯小刚直接对孙海英破口大骂,骂他被激情烧坏了脑子。

还在发布会上,对媒体夸下海口:“我拍什么电影都有票,没人能够超过我,独孤求败!”

2012年,电影《1942》上映,因为内容过于沉重,票房不达预期,赔了不少钱。

有人说冯小刚不行,结果把他惹怒了,公开开骂: 有的人说,你丫不牛逼,你牛逼你拍“一九六二”啊,我觉得这种话说的特别孙子,这种人就是希望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2013年《私人订制》上映后,口碑遭遇滑铁卢,评分暴跌, 他大骂影评人垃圾,是“大尾巴狼”。

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万达没有给电影太多的排片, 冯小刚以退为进开撕万达,结果反过来被王思聪撕了。

动不动还要抽记者。

2017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他直接将市场上烂片多,归结于观众不行:

“中国垃圾电影这么多,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去捧这个场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往往垃圾电影票房还很高。”

冯小刚敢这么刚,是觉得自己的电影观众肯定爱看,肯定有票房,所以他有恃无恐。

“我的信心来自于我的广大的观众,来自中国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喜好。”

只是,随着冰冰逃税风波,《手机2》流产,《芳华》毁誉参半,《只有芸知道》骂声如潮,以及最近两年的《北辙南辕》和《回响》全部扑街。

曾经不可一世的冯小刚,再也没有曾经的暴脾气和傲气,再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片子肯定能赚钱。

他也慢慢低下了自己的头颅,甚至有些讨好观众,说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的话。

只是,大家不会忘记他曾经的那些言论。

以前有好片子,还可以容忍,现在好片子没了,观众的宽容自然随之消失了。

王朔曾经评价冯小刚, 媚上者必欺下。

这从他当初得意时,问叶京自己和王朔谁更受老百姓欢迎,就能看出他的心思。

叶京用冯裤子这个角色回击了他,也进一步印证了王朔的话。

冯小刚前半生要出息,追求出人头地,后半生出息了,开始狂妄自大。

可是, 成功掩盖不了人品,有钱不代表高尚。

他如今的困局,真的怪不了任何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