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热点热评」阳光男孩的“生命断舍离” 环球资讯
来源: 杭州日报      时间:2023-03-31 06:02:00

“阳光、懂事、帅气、喜欢弹吉他”,这是江西南昌25岁小伙高俊帆的人生标签。谁也没想到,这位90后的阳光男孩,因脑部肿瘤突然破裂引发脑出血,被确诊为脑死亡……

当了解到孩子的器官符合捐献条件后,家属做出了一个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资料图)

这是阳光男孩的“生命断舍离”——无偿捐献了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帮助5名器官衰竭重症患者重获健康。家属当然也可以不这么做,因为孩子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自家”的,不捐献出去一点也没问题。

高俊帆3岁时因发烧致使听力部分受损,他的成长比他人艰难许多,但他乐观前行、阳光成长,考上了大学,学会了吉他,参加了工作。人生美好刚刚开启,却迎来了不幸的生命意外。都说“死是最大的公平”,但具体到个人,“死”往往是不公平的。

“一个人来一趟世间不容易,小帆的成长过程比较艰辛,现在发生这个意外,家里人总觉得要做一次有意义的事情,要让他为社会释放最后一次光热。”小帆家人的一番话,善良而温暖,于是有了感动万千网友的“生命断舍离”。阳光男孩,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永远同在”。

物质的“断舍离”不容易,生命的“断舍离”更可贵。“断舍离”是关于选择和决断的思维方式,其概念源自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的畅销名著《断舍离》,原本是针对物质的,就是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断绝、舍弃——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通过“做物质的减法”达到“做精神的加法”,终极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

稻盛和夫曾说过:“如果我们每天都践行断舍离,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好。”在我国,“断舍离”一词曾先后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消费热词”等,可见这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不仅仅是物质的“断舍离”,最后人生生命都要“断舍离”的。一个人死后,无论是捐器官,还是捐遗体——成为“大体老师”,都是人生生命最后的“断舍离”。器官捐献,对于捐献者而言是“断舍离”,对于受捐者而言,则是“接得合”。这样的“接”“得”“合”,挽救的是宝贵的生命,是任何其他物质无法比拟的。

当然,一个人如果逃避现实、执着过往、忧虑未来,那就“无法放手”,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人生生命层面,都无法实现“断舍离”。

像阳光男孩高俊帆那样的“生命断舍离”,就是“最好的告别”。美国著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在他的名著《最好的告别》中说,“善终服务试图提供一种死亡方式的新范式。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其主张,但是,那些接受的人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展现一种死亡艺术。”所以我想,应该将公民逝世后“断舍离”捐献器官,列为“善终服务”之一,从而实现死亡艺术的“新范式”。

“生命无限渺小,却同样无限恢宏”,这是因为“生命断舍离”能够挽救生命。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而“生命断舍离”,正是最美最好的“人生省察”。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