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_犀牛角的药用价值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2-07 07:22:14

养生之道网导读:中药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犀牛角图片、犀牛角的药用价值、犀牛角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养生之道网。


【资料图】

犀牛角简介犀牛角图片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犀牛角的药用价值犀牛角的炮制方法犀牛角的用法与用量犀牛角的副作用

犀牛角简介

犀牛角,中药名,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由于犀牛是国家保护动物,犀角已被禁止作为药物来使用,现在多用水牛角来代替。

印度犀,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楯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四肢粗壮,均3趾。

爪哇犀,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

苏门犀,体形最小,身长约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

犀牛角图片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1、《本经》:“治百毒,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

2、《本草经集注》):“解莨菪毒。”

3、《别录》:“疗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

4、《药性论》:“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能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主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

5、《食疗本草》:“治赤痢,研为末,和水服之;又主卒中恶心痛,诸饮食中毒及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又以水磨取汁与小儿服,治惊热。”

6、《日华子本草》:“治心烦,止惊,退热泪痰,解山瘴溪毒,镇肝明目。治中风失音,热毒风,时气发狂。”

7、《纲目》:“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里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犀牛角的药用价值

1、治太阴温病,神昏谵语者:犀角尖二钱(冲磨),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乔心二钱,连心麦冬三钱。水煎服。(《温病条辨》清宫汤)

2、治伤寒热毒内盛,身发赤斑:犀角(镑)、麻黄(去根节)、石膏各一两,黄连(去须)三分,山栀子仁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犀角汤)

3、治急黄,心膈烦躁,眼目赤痛:犀角屑一两,茵陈二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升麻一两,川芒硝二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又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犀角散)

4、治下痢鲜血:犀角(屑)、干地黄、地榆各二两。上三味,捣筛,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温服之。(《古今录验方》)

5、治小儿疮疹,不恶寒,但烦躁,小便赤涩,多渴,或赤斑点者:犀角(镑)、甘草(炙)各半两,防风二两,黄芩半两。上为粗末。每服抄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奇效良方》犀角散)

6、治孩子惊痫不知人,迷闷、嚼舌、仰目者:犀角末半钱匕,水二大合,服之。(《广利方》)

7、治热病咽喉赤肿,口内生疮,不能下食:犀角屑一两川升麻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一两,马牙硝半两,黄柏(锉)半两,黄芩一两。上药捣筛为散,以水四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入蜜三合相和,煎一两沸,放温,徐徐含咽。(《圣惠方》犀角煎)

8、治亦眼肿痛:犀角末半两,秦艽(去苗、土)二两,黄连(去须)、滑石(碎)、马牙硝各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出油)半两。上六味,捣研为末,和匀,以沙糖水一处入药熬成膏,每用皂子大,沸汤化洗之。(《圣济总录》犀角膏)

犀牛角的炮制方法

犀角片:取犀角劈咸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粉,研成极细粉末。

1、《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2、《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

犀牛角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磨汁或研末,3~6分;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犀牛角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1、《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治气。”

2、《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菌、雷丸。”

3、《本草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4、《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以上就是一些犀牛角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